欢迎来到黄山开放大学!

学生登录

学号登录

您现在位置:首页 > 徽学专栏 > 地域文化

造词重比喻,俗得有味

2017-09-25点击数(5190)
 

       我们说徽州民间创作俚语、熟语的一个特点,便是创作时,习惯运用他们拿手的形象借代。其以物代人的结果是,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感,有读字见图的效力。其实,这还只涉及到这一类方言词的一个部分,因为除了以物代人的词语以外,还有以物喻物,以物喻事,以物状情和以物状态的,统而概之,就是一句话:注重比喻。

普通话中的拾人牙慧,是一个比喻。同样表达这个意思,徽州方言的比喻则是“吃下巴底”。这吃的当然不是自己的下巴,而是人家流到下巴底的口水。两相比较,日然是“吃下巴底”显得俗气,然而对于这种行为,唯其俗气,才更具讽刺意味。

同样显得俗气,但却更为形象的方言词还有“吃铳子”,这也就是普通话中的碰钉子。“铳”即为火枪,“铳子”便是火枪里发射叫来的霰子,这样的钉子。不单单力量大,而且伴随着火光的喷射,给人的印象就格外约有声有色。

同样比喻得有声有色的是"爆栗子"这个方言词。“爆栗子”的原意是栗子放在火中加热,栗肉急剧膨胀,炸裂栗壳,发出很大的响声。徽州人大约就是由这响声转义过去打人的方式的,即弯曲申指和食指,用两指突川的关节去击打别人的脑门或脑壳,从而发出“笃笃”的声响。在旧时,这种打人的方式一般在成年人责打小孩时采用,如父亲责打儿子,师傅责打徒弟,老板责打小伙计,有时也不真打,只是将手指弯曲起来,作欲打状,并威胁说:“给你一个爆栗子。”当然,手重的人如果认真打,也是能把人的头打肿包来的。

这样的俚语因口口相传,早已转了音。故而叫法上并不统一,有叫“爆栗子”的,有叫“爆栗凿”的,还有叫“敲栗子”的,当然也还有简化成“栗子”、“粟凿”的。

再俗的还有诸如“搞蛆”、“搅屎棍”、“一裤子屎”等等。前两个词是用来喻指那些欢喜胡搅蛮缠的人的。后一个词则是喻指那些有许多毛病,即通常所说的屁股不干净的人。有时为了语气缓和一点,徽州人还爱将其称之为“一裤子屎的朋友”,但这绝不是亲热,而只是调侃,就如同毛泽东说“我的右派朋友”一样。

当徽州人消沉失望的时候,嘴上通常会冒出“死蟹”这样一个词,这是用来描述“办法用尽,再也无能为力”的这样一种状态的。这个比喻是如何构筑的呢?我们说,螃蟹本为极其鲜美的食物,然而一旦茬烹调之前就已死去,便不但一钱不值,且极易腐烂,只有一扔了事。而人们大约就是从螃蟹的这一特性概括出了“死蟹”所像征着的一种突变,这种突变的后果便是“救治办法全无”,“教人束手无策”。

在方言中“死蟹一个”同“死蟹”是同义语,所不同的是前者在语调上更为肯定一些,而在吴语中,这两个词是不完全同义的,其“死蟹”主要是用来喻指外行,而这样的用法在徽州方言中至今还不存在。

“蟹”字的读音在徽州很特殊,声母由xiè的x改作了h,如屯溪话则读成“hà()”。

0
上一篇:“借代”造词 以物喻人
下一篇:“新人行茶”、“夹饼下茶”各有所喻
点击收缩

咨询热线

0559-2511783